他們,是森林的守護者,是綠色的締造者。晨光熹微,他們的身影已穿梭于林海的濃蔭之下;烈日當空,汗水浸透工裝,他們的雙手依然在精心撫育著每一棵幼苗;風雨來襲,他們無畏前行,筑牢綠色屏障,守護著林區的安寧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他們將青春與熱愛深深根植于這片沃土,用腳步丈量責任,用肩膀扛起使命。
他們的故事,樸實無華卻動人心弦;他們的精神,堅韌不拔又熠熠生輝。面對艱苦的環境,他們不畏難、不退縮;面對繁重的任務,他們講奉獻、勇擔當。那沾滿泥土的膠鞋,那布滿老繭的雙手,那被陽光雕刻的臉龐,無不訴說著對林業事業的無限忠誠與深沉熱愛。正是這份“扎根林區、不畏艱苦、甘于奉獻”的崇高精神,匯聚成了推動中國林業集團事業蓬勃發展的磅礴力量。
在廣袤的山林間,總有這樣一群人,他們以青山為家,以林海為伴,用堅守詮釋責任,以奉獻書寫擔當,靠奮斗鑄就輝煌。在國儲林建設的征程中,蔡昌棟就是其中的代表,自2012年2月成為雷林公司的一員,他就以實際行動,在平凡的崗位上,綻放出不平凡的光彩。
2024年9月,一場關于摸清森林資源家底的硬仗——森林資源二類調查在轄區內全面鋪開。這是蔡昌棟在2024年6月調入韶關國儲林公司接到的第一項重大任務,二類調查總面積約10.81萬畝,作為技術骨干,他責無旁貸地扛起了攻堅重任。他深知,這精準的“森林戶口簿”,是國儲林科學經營、永續發展的基石。
任務艱巨遠超想象,林區地形復雜,溝壑縱橫,許多地方人跡罕至。為了精準設置調查樣地,蔡昌棟帶領團隊穿行于無路的密林深處。荊棘劃破了工作服,露水浸透了鞋襪,毒蟲叮咬更是家常便飯。最艱難的一次,他們深入一片原始次生林,在茂密的植被中徹底迷失了方向,天色漸暗,隊員們早已體力透支,他強迫自己冷靜,憑借多年積累的豐富經驗和對山形地貌的深刻記憶,仔細辨認巖石走向、溪流源頭,最終在夜色完全籠罩前,帶領大家安全下山。那晚,他一邊處理著被荊棘劃破的傷口,一邊整理當天的調查表格,密密麻麻的數據是他獻給青山最鄭重的承諾。整整三個月,他幾乎踏遍了轄區的每一座山頭,測量了近200個標準地,采集了數萬組詳實數據,硬是在人跡罕至處,為無盡林海刻下了最精準的“生命畫像”。
如果說資源調查是“摸清家底”,那么新造林則是“開疆拓土”,為未來的國儲林注入蓬勃生機。他深知,種下的每一棵樹苗,承載著綠色發展的希望,容不得半點馬虎。在樹種選擇上,他近乎嚴苛,結合本地氣候、土壤條件及國儲林長遠發展目標,反復論證篩選最優樹種組合。他堅持實地踏查,一塊地一塊地看,一個坡向一個坡向地分析。“這片陽坡,土層薄,得選耐旱、根系發達的樹種;那片谷地,水肥條件好,可以嘗試引種一些有潛力的珍貴樹種。”他對同事解釋著,他的筆記本上,詳盡記錄著不同地塊的“脾性”和適宜的“住客”。
成活率是造林成敗的生命線。從整地、種苗栽植入土到后期撫育管理,每個步驟他都堅持親自監督。他常深入林地,細致檢查每片造林地的挖穴規格、株行距是否符合設計標準;并時常卷起褲腿踏入新翻的泥土,深一腳淺一腳地勘察土壤養分質量;還認真抽檢每一批運抵的苗木—— 根系是否發達健壯?有無病蟲害?規格是否達標?他隨身帶著小卷尺,隨機抽測,只要不合格便堅決退回。
他經常對同事們說:“造林質量一定要保證,現在‘較真’一點,將來林子就多一分保障。我們種下的不是樹,是給子孫后代的綠色銀行!”正是這份近乎執拗的“較真”,確保了新造林成活率,一片片充滿希望的幼苗,正在他的嚴格守護下,向著藍天奮力生長。
莽莽林海,最怕的是無情的火魔。對蔡昌棟來說,防火安全這根弦,一年四季從不敢松,尤其到了節假日,當萬家燈火共慶團圓時,恰恰是他神經最緊繃的時刻。“越是過節,越不能放松!” 這句話,他總掛在嘴邊。
近年來,科技為防火裝上了 “千里眼”。他主動學習,熟練掌握了無人機操作技術。每當人們沉浸在節日的歡愉中,他常常獨自換上迷彩服,備好滅火器具和無人機設備,登上視野開闊的山頭巡查。無論是可疑煙點,還是潛在火險隱患,他都絕不放過,以身體力行守護著這片無盡的綠水青山。
蔡昌棟在國儲林一線扎根十余年,他的堅守、奉獻與奮斗,生動展現了新時代林業人的責任與擔當。他就像一粒種子,深深扎根在山林之中,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,澆灌著綠色的希望;他又如一盞明燈,照亮了國儲林建設的前行道路,激勵著更多的林業人投身到這片綠色事業中。
在未來的日子里,相信會有更多像他一樣的林業人,以堅韌不拔的毅力、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不懈奮斗的姿態,為守護綠水青山、建設美麗家園貢獻自己的力量,讓綠色成為新時代最動人的底色!